教培转直播带货,培训直播带货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教培转直播带货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教培转直播带货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为什么俞敏洪不做教培业?
1.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,对校外教培机构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,这不是俞敏洪不做教培行业了,而是政策影响,不得不转行去从新探索出路。
2.俞敏洪也想通过这次政策,再次开拓其他的市场路径,为自己的教培企业转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,这是大势所趋。
我觉得不是俞敏洪不做教培行业,而是国家出台了,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,教培行业已经违背了国家的政策。国家已经明确指出,不能再从事k12的教培行业。
据说俞敏洪现在正在向另一个方向发展,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农产品,从而扶持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。个人还是挺欣赏俞敏洪的这种拼搏精神。
1、“教培时代结束。”当俞敏洪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,并宣布向贫困地区捐献8万套课桌椅时,他也许不会想到自己和新东方会再上热搜,且引发一场争论。
2、俞敏洪骨子里还有老派知识分子的担当,这种“体面”是多数动辄就破产的商人所不具备的。行业退潮、企业破产时,昔日风光无限的企业家有的卷钱逃跑,有的成为老赖,像俞敏洪这样能相对完美“收尾”的商人并不常见。
3、遭浑水做空战役中,还有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功臣—柳传志。当时的柳传志凭借自身影响力,号召企业家俱乐部中多位大佬出手,以3亿美元买入新东方股票,保住新东方。
新东方直播带货,校外培训转型路在何方?
首先相信新东方在俞总带领下仍然有新的活力和前景!其次想说,不仅仅是教培行业,所有经历顿挫的行业都是一样,只要自己不放弃,路,就在脚下!
新东方的带货直播,首先告诉我们:先活下来,再谈发展。不基于生存的盲目设想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放弃,要学会基于现状,保存火种,在生存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力点,当今社会,已经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行业,每时每刻都是发展的风口,同时也有可能是毁灭的浪尖,只有抱定不停受挫不停更新自我才能适应未来,需知:机会,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!
“双减”政策落地|教培行业彻底凉凉,1000万从业人员如何自救?
有办法!但不知愿意不愿意做!减负后,学生放学早了,可以帮助学校在校内托管学生,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,或游戏,或体能锻炼,或巩固课堂知识等。只不过收入低一些,比不了原先校外培训机构的收入了!
不要杞人忧天!
这1000万教培行业从业人员,具备两个特征:一是都比较年轻,二是都有文化。有文化,又年轻的人,还担心找不到工作?
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这几类:
1、教师或者兼职教师:可以转型做家教,或者做短视频、直播带货或者考公立学校。
培训机构的老师可以说是整个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,他们大多有文化,有知识,除了部分老师年龄较大外,大部分都是年轻人,他们可能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。头脑里有知识,学新东西也快,还担心没活干?
有真才实学的老师,转型做家庭教师,顺理成章,一次课三四百,甚至上千元。每周上两三次课,一个月也得有几千上万的收入,这不比很多上班族强?而且自由时间还更多。
有了自由时间,可以做抖音短视频,可以直播带货,这不是老师最擅长的吗?
所以,各位瞎担心个啥?
教培行业如何用抖音或快手营销?
首先,要有明确的定位,这关系到吸粉、引流、转化、变现。这个账号的目的是授课、带货、还是品牌展示?或专项,或兼具,但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抖音营销。需要注意,抖音对纯广告***非常排斥,如果经常发硬广,就会被封号、限流。所以,账号定位要十分清晰,思维也要与时俱进,熟悉抖音规则与技巧。定位越清晰越能获得精准流量。
其次,要把握抖音短***创作与发布的“潜规则”,打造爆款***。这往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,比如***的垂直度、原创度、健康度、活跃度、互动度等。为了取得良好的抖音营销效果,企业账号至少每两天更新一次。当然,如果能够做到每天发布一个短***,效果更佳。尽量选择用户最活跃的时间段发布,例如午高峰12-13点,晚高峰18-19点,以及夜高峰21-22点。
最后,团队作战是非常重要的。对于***创作团队,教育机构需配置的[_a***_]包括策划、编剧、导演、摄像、剪辑,若条件有限可根据实际情况精简至1-3人。此外,营销团队需要学习抖音的相关规则与运营技巧,以免被限流、封号,前功尽弃。注意,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个抖音号;一个企业只能认证两个抖音号。一旦被限流的账号多了,企业就再也认证不了抖音号,想做营销更难。
如果您还有其它疑问,可以去【突然时课研究院】有专门的学习群和资料帮您解惑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培转直播带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教培转直播带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ltpw.com/post/156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