逗趣母婴直播带货,逗趣母婴直播带货怎么样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逗趣母婴直播带货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逗趣母婴直播带货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二胎一般产程多长时间呢?
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。
二胎产程多长时间,这个还真没有固定的答案。我把我的二胎生产经历和您分享一下吧!
我是24岁的时候生的第一胎,第一胎宝宝出生的时候是6.3斤,超快顺产的那种,孕38周就稀里糊涂的被安排住院了,住院当天开始见红,开了6指的时候进的产房,人工破水,半个小时生产完毕。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当妈了。
二胎的时候,是五年以后了,二胎和一胎的生产经历惊人的相似,宝宝出生时间仅差5分钟。都是见红6指进产房,人工破水,半个小时生产完毕。只是二胎8.3斤。
都是顺产,二胎比一胎重三斤,明显吃力不少。产前一些经验分享给你,希望能帮助到你。当然如果你也打算顺产的话。
1.办好住院手续,该吃吃该喝喝,少食多餐哈这样可以保存体力。
2.准备一个带吸管的保温杯,装好温水,可以带进产房,及时补充水分。
3.准备一块巧克力,也是要带进产房的,力气不够的时候,饿了的时候,可以临时补充能量的。
这个生孩子根据人的体质来的,但是如果第一胎也是顺产的话,第二胎一般也是很快的。跟你说说我的经历吧:
我是今年1月26日生的老二,我在1月25号的下午吃了一个辣的汉堡,因为我平时不能太吃辣,所以我有点拉肚子。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就开始肚子不舒服,就去厕所。等过了一会肚子就开始疼,我以为是因为拉肚子引起的疼痛,就喝了些热水,没太在意。后来到了七点来钟的时候还是有点疼,我觉得还能忍,就没往生孩子方面想,因为我前一天刚做的胎心监护,一点也没有宫缩的迹象。等到八点来钟,等到十点钟左右我发现有一丝见红,因为疼的还是不明显我就觉得还能忍,等到十一点钟的时候我就觉得疼的有点严重了,我就赶紧收拾东西去医院,等到了医院挂上号已经十二点了,医生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检查,告诉我已经开宫口三四个了,由于没有核酸检测,所以我又做的核酸,然后就赶紧推往待产室,到了产床上,没有几分钟就生了。一看时间十二点四十。医生都说我你太快了,我们都没准备好你就生了。再前卫晚会你都能生急诊室。
所以二胎一般来讲还是挺快的,既然你都已经在医院了,听医生的准没错,祝你顺利生产。
朋友好,其实在我过去的篇幅中写过一胎跟二胎的那段经历,且总结的算很全面,也把待产包之类的都有过阐述,在此呢大概说说今年生女儿的过程。
5.11的预产期,到了5月12号晚上,稍微有点疼痛估计应该快要生了。我们便提着东西就医院了,那个晚上一阵阵的痛,但比起去年生儿子时其实放松多了,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有过准备。
当然我们提的包包里面准备了很多东西:纸巾啊、自己的宝宝的衣服裤子、毛巾、尿片、盘子等等(过去详细写了待产包的文章,朋友可以关注后查看)。
到了早上六点左右,疼痛感加剧,医生检查后就说可以去产房了。进去时,开始就是走走让我多走动一下,老公便去楼下买了早餐泡好了蛋***拿来了红牛及巧克力,我也吃了一些东西,到了七点左右,就上了手术室...
大概八点四十就生完了,没有撕裂伤九点四十左右,便可以起来去病房了,老公进来抱着女儿,我自己不用搀扶就可以走过去自己的床位。第二天就出院了。
比去去年生儿子,那真的到现在都觉得后怕,二天啊痛的嚎哭啊...
在此首先恭喜朋友哦,祝愿宝宝健康茁壮成长,其次希望朋友关注——因味有你。有机会多多交流,这里我们将分享自己的育儿观以及在异乡的一些视频,希望大家喜欢。
最后真诚的祝福朋友喜得爱子。
一般情况下,头胎顺产的产妇,二胎从阵痛到生一般需要6-8小时左右;而初产妇时间更长,一般需要12-18小时。
为什么二胎比头胎产程短呢?
头胎是顺产,且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小于8年的产妇,由于之前经历了开宫口和生产的整个过程,宫颈口会变得较为松弛,会阴肌肉也不会很紧,宫颈扩张至10指的速度比初产妇要快很多,所以整个产程的时间也会相应缩短。
但决定产程快慢的因素还有很多,比如产妇年龄、身体状况、是否有过剖腹产、两次生产时间间隔等。如果是高龄产妇,或是两胎之间时间间隔8-10年以上,还是可能会像头胎一样,产程比较长。而头胎是剖腹产的产妇,由于没有经过产道扩张过程,宫颈口和会阴肌肉还是较紧,开指速度慢,顺产的时间也会比较长。
其实二胎产程时间太短也未必是一件好事,时间在6-8小时属于正常。如果整个产程时间小于3小时,就属于急产。
急产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、产道裂伤,母亲和胎儿发生细菌感染的风险更高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逗趣母婴直播带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逗趣母婴直播带货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pltpw.com/post/30101.html